其實很多年以前,我就去過傳藝中心兩次。
說實話,哪時候僅僅是走馬看花,
所以在我印象中,只覺得傳藝中心的建築就跟很多老街一般古色,
除此之外,也只記得裡面有戲曲表演和星巴克。
這次的深度之旅,透過傳藝的公關Nancy耐心的介紹導覽,真的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欣賞傳藝,收穫良多。
這個是傳藝中心裡的目仔窯,重建集集十三目仔窯風情,相當有特色,
不過當然是沒在此處燒窯啦!現在這裡是商品販賣部。
主要的這個老街式建築,建築立面仿二十世紀初期台灣各地街屋設計而成,
有傳統街屋形式,也有日治時期的西洋風格;等於是台灣很多老街的綜合體。
此外,很多設計上也都符合古人的智慧,
例如這條大街,從街頭看不到巷尾,可是具有防盜、防災、防煞、聚財等含意的。
商店街前的人字磚,代表人來人往、川流不息。
有人氣才有財氣咩~
那個圓圓的洞,據說就是要把錢留這裡囉!
民藝大街中,有很多傳統藝術跟現代的的創意碰出的新火花。
像這個「春仔花」(又稱纏花、線花),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中,每一位新娘在出閣時,頭上必備的髮飾。
春仔花為傳統民間的一樣特殊手工藝,作法是先將紙片剪成花瓣型,
在紙型後面放上細鐵絲,然後將繡線分成四股,分別纏繞其上,
纏繞時必須將一根一根的絲線依一定的順序鋪平整理,成品才會光澤好看,
一瓣一瓣的纏好後,再組合成一朵花。
現在,在老師的設計下,呈現現代感的風貌,並演變出胸針、項鍊、戒指等不同的手工藝飾品。
因為客人很多,老師在招呼客人,所以Nancy就示範給我們看,
主要就是把絲線緊密的纏在紙片上,最後好像要用打火機烤一下收尾。
看似容易,其實光是剪紙也需要功夫,纏繞也需要功夫,不是那麼簡單的。
這邊有很多半成品。
看!是不是很細緻典雅!
我也蠻喜歡這個戒指的。
接著我們又去看了吳卿老師的黃金藝術品。
這些作品都是用黃金做的,聽說是用醫生用的手術刀當工具,
做工非常細膩,栩栩如生呢!
海角7號裡的排灣族運勢琉璃珠^^
霹靂布袋戲這裡也有^^
這位老師正在做玻璃作品。
這些琉璃作品看起來都好精緻。
這個包中文昌筆說很熱賣哩~
在這裡我們玩起了萬花筒,玩得不亦樂乎。
這裡也有紙箱王喔!
還有現場製作毛筆。
瞧瞧這些巨毫。
接著我們又參觀了一家「桃樂絲花朵」。
五顏六色的彩色軟陶,看了很令人開心。
大致上先把彩色的軟陶切出一片片,再用夾子黏到容器上,
初步是這樣,不過還要經過一道定型手續。
只是我忘記老師說的那個專有名詞是什麼。
另外,仔細看一下他們家的軟陶,裡面都呈現出植物一絲一絲的感覺,所以他們又稱絲線花。
又漂亮又特別耶!
這樣貼上彩陶,看起來都很美溜^^
禪木工坊裡,把木頭物盡其用。
店裡還有高貴的沉木唷!
接著這個可是古人的保險箱,要打開它可不容易,有機關的唷!
茶山房就比較熟悉了^^
不只肥皂很天然,連擺設也很自然風。
後來我們又去欣賞了糖蔥製作過程。
上面的那團糖漿,做出來的糖蔥有這麼長^^
因為是中空狀又很酥脆,所以只要用刀片畫一下就可以折斷。
有人問上面灑花生粉是要做什麼,我忘記師傅回答什麼了XD
吃起來甜而不膩,很不錯。
聽說也可以直接拿來取代泡咖啡或紅茶用的糖包唷!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回家品嘗看看。
經過木屐體驗街的時候,恰巧有人在體驗,兩人一起穿,根本是默契大考驗,蠻有趣的。
最後,到民藝大街的盡頭,是「廣孝堂」,現在已經是遊客中心了。
「廣孝堂」是一座典型的傳統古建築,創建於日大正十三年(1924),
原來是宜蘭鄭氏家廟,位於宜蘭市聖后57號,
後來拆卸重組於中心園區內,移建時儘量保存其原來的建築風貌,
建築風格抱含廣東潮州師傅及噶瑪蘭匠師的建築手藝。
對於古建築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來這邊看看,
這邊有專人導覽和解說,都相當的清楚唷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