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年看到很多人都有去鶯歌博物館,參加醃脆梅的活動,
每年看了都很心動,不過每次多猶豫一下,活動就又結束了。
今年,jan特地用msn跟我說活動開始了,跟卡妹報名,可以免費參加。
讓我馬上就想找卡妹報名了XD
不過冷靜一下,想到我們學校剛好要去陶瓷博物館研習,
於是問了Carol和Yin有沒有興趣順便來去醃脆梅,沒想到她倆都說OK!
既然這樣,那我們就自己跟館方報名參加了!
到了陶博館當天,先隨意繞了一圈,我們就去醃脆梅的地方報到並且繳費;
一人份是300大洋,我還看到有人作兩甕,也就是600大洋哩!
我們是報兩點那場,到的時候還沒啥人。
醃脆梅的材料如下:
每人份一公斤,七分熟的青梅。
這些梅子都是來自南投水裡的青梅,
這幾年梅農都慘澹經營,還是要靠大家推廣相關產業。
木槌和木墊,要敲打梅子用的。
裝梅子的甕。
這次的甕挺美的,也比我想像中的大哩!
上面還有"梅"字呢!果然是專門為醃脆梅量身訂做的。
聽現場的工作人員說,醃脆梅的活動已經進行了九年,
九年用了九種不同的甕呢!
今年的甕是陳啟南大師的設計,名稱是《方圓之間》。
從蓋頂到罐底皆用「方」、「圓」組合而成,造型非常特別。
他們說,還可以放進電鍋當悶鍋XD
於是我跟Yin說,那可以拿來燉補湯XD
今天的講師是來自於南投呆呆休閒農場的盧班長。
呆呆,是因為梅子的古字是"槑"。
雖然"木"和"口"的位置上下不同,但是其實梅子跟杏仁同科,
所以醃好的脆梅,成功的話會有杏仁香味唷!
另外盧班長也有說,舉凡是梅子、李子、桃子、杏子等後面有個"子"的水果,都是中國原產的水果啦!
(這一場DIY體驗,也算是聽到不少知識啦!)
材料備妥之後,就要開始醃脆梅囉!
就決定是你了XD
先來灑上一把粗鹽,大約是梅子的十分之一。
用鹽巴把梅子搓到出水,把外皮的絨毛去除,這步驟叫做殺青。
聽說這步驟是整個醃脆梅的關鍵。
因為要顧著相機,所以我搓的進度遠遠落後同桌的人@@
於是,農場的大哥看不下去了,就來幫我搓啦XD
這看似簡單,其實還蠻費力的,
要用身體的力量去搓揉,而且粗鹽有點刮手,會有點痛哩!
是說,搓完也幫手去完角質了XD
搓到梅子都變濕潤之後,就要拿出木槌和木墊來,幫脆梅敲出一道裂縫。
這也不是那麼容易,不是敲太大力裂得太開,
就是敲太小力,敲到梅子都快爛了還沒有縫XD
不過Carol敲得可真好^^
全部敲好放進甕裡,把剩下的粗鹽也擺進去,醃個八小時。
之後還要進行漂水等動作。
因為要醃八小時,所以現場體驗只能到此為止;
在甕上繫上繩子,打個結,帶回家。
隔天,漂水到自己覺得適當的鹹度之後,就要把水瀝乾。
這時候,在宜德利家居買的脫水器就派上用場了XD
把水瀝乾後,灑上150g的糖,等化成糖水之後倒掉;
再灑上第二次的150g糖。
第二次的糖要化成糖水會等比較久,
等它變成糖水後瀝出來,加入剩下的450g的糖一起煮融,稍微放涼,
把梅子泡到糖水中。
約莫兩天,就可以吃了^^
過了幾天的脆梅就是這樣,
吃起來很脆,不會太甜,蠻好吃的,
就是有點兒澀XD
果然漂水的步驟真不能偷懶,
我因為不想顧著水流,都是用泡水的方式換水,大概是換不夠多次吧!
(後來有問過同事,應該是第一天鹽巴醃得不夠久才會澀啦~)
是說,也不錯吃啦!我自己把它歸到成功那一區XDDDD
2010甕藏春之梅。0323-0425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陶瓷博物館網站報名喔!
網址如下:http://www.ceramics.tpc.gov.tw/zh-tw/Learning/Content.ycm?pr=1185
本篇遊記於瘋台灣台北民宿網同步發表
留言列表